上海国家会展中心

2025.6.3-5

上海国家会展中心

2025.6.3-5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热点 » 智慧供热破解行业困局

智慧供热破解行业困局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也逐步提高,南方对供热有了需求,北方对供热质量要求更高,这就给供热行业带来诸多新挑战,行业发展也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

 

集中供热行业的主要矛盾如下四点:

 

(1)用热需求得不到满足

 

法定采暖期已不能满足城市居民用热需求。在正常气温下,供暖前15天及供暖后15天的时间里,北方各地室内外气温温差较大,白天气温相对高,晚上气温相对较低,除自采暖用户外,集中供热居民在此时间段无法保证夜间室内达到舒适温度。

 

(2)室温需求得不到满足

 

根据《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规定:寒冷地区和严寒地区民用建筑主要房间冬季室内设计温度应采用18℃至24℃。由于供热费按供热面积收取,冬季供暖时用户室温越高,供热能耗越大,供热企业成本就越高。因此,大多数供热企业冬季供暖时将室温控制在18℃至20℃之间,而一般用户需求的室温都在这个温度以上,特别是家中有老人和孩子的家庭,他们对室温的需求通常在25℃左右。

 

(3)个性化供暖方式需求得不到满足

 

居民室内采暖方式多为散热器,也有部分为地面辐射采暖。在现行的集中供热系统中,由于散热器与地面辐射采暖的运行参数不一致,建筑室内采暖方式在建筑设计时就与集中供热热力站或燃气锅炉房的系统设计相对应,一旦设计完毕并建成后,不允许用户私自改动室内采暖方式。

 

(4)分户计量难,用热不公平

 

“热”虽然是一种特殊的商品,但仍然是可以计量的。随着《关于推进供热计量的实施意见》的颁布,北方各省开始了热计量改造,国家也给予大量的热计量改造补贴,但目前我国供热大部分仍然按面积向热用户收取采暖费。

 

我国现有的建筑虽然外墙保温性能在逐步改善,节能效果越来越好,但无论是非节能建筑还是节能建筑,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户间传热问题,边户、顶户及底层用户成为供热不利点,中间户成为供热的优势点,用热的不公平性极为明显,如果按热量交热费,不利点用户热费会远远多于优势点用户,这也是供热企业愿意按供热面积收热费的原因所在。

 

智慧供热可破解行业困局

 

智慧供热是以热用户个性化用热为目标,由清洁高效热源、高效热网所形成的智慧供热系统与互联网技术深度融合的供热新生态。智慧供热系统(热力系统)是基础,互联网技术是实现智慧供热新生态的工具,按需供给、节能高效、安全稳定是智慧供热的主要特征,也是推动供热体制改革、供给侧结构改革和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智慧供热具有的现实意义

 

从热用户层面上讲,智慧供热是热用户个性化用热及公平用热的重要路径。

 

从供热行业层面上讲,智慧供热是供热行业技术、管理升级及有效实施供热节能和碳中和的重要选择。

 

从企业层面上讲,智慧供热是供热企业节能降碳、降低生产和管理成本,提高供热企业效益,以及为热用户提供高品质供热服务的重要办法。

 

从政府层面上讲,智慧供热是供热主管部门对供热行业实施监督、考核及政策制定和调整的手段。

 

实现供热商品化

 

只有智慧供热才能真正实现供热与其他市政供应(供水、供电、供气)一样便于用户自主用热、自主管理、自主交费的灵活供给方式。

 

从热用户角度看,可以自主控制室温、自主选择室内采暖设备(地暖、风盘、散热器),按热量自主缴费,法定采暖期外可适当增加弹性供热,真正实现按需供热。智慧供热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归根结底是热用户,热用户实现自主用热是智慧供热的核心。

 

从供热企业角度看,以热用户需求为导向,在保证节能、安全运行的前提下,为热用户提供定制用热服务,能够使供热企业的生产成本、管理成本下降,使企业利润得到保证。

 

从行业发展角度看,供热行业将进入良性发展,供热企业的生产、管理、服务全部透明化。

 

从政府主管部门看,供热主管部门将掌握辖区内供热企业及用户的全部动态数据,监管、考核更加公平合理,政策制订将更加科学合理。

联系我们
  • 公众号二维码
  • 官方客服号二维码
地址:上海市闵行区金雨路55号虹桥525创意园A座
  • 参观咨询

    400 069 0052

  • 项目合作

    +86 21 3323 1456

  • 市场合作

    +86 21 3323 1460

  • 参展咨询

    +86 21 3323 1336

主办机构
  • 中华环保联合会
  • 中国节能协会热泵专业委员会
  • 上海市环境保护 产业协会
  • 上海荷瑞展览 有限公司
  • informan
协办机构
  • 上海荷祥会展 有限公司

@2024 上海荷祥会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012314号-6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041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