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行业的发展必然是由低到高,由粗放到精细,壁挂炉行业也不例外。随着“煤改气”工程大规模实施逐步收官,驱动力由政策转向市场,必将引领壁挂炉行业从“野蛮生长”的快车道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慢车道。近来见到有越来越多的壁挂炉企业开始注重产品品质和售后服务能力的宣传,应该就是为适应这种转向而作的努力和准备。面对行业的这种“巨变”,这些努力和准备应该说是壁挂炉企业顺势而为的明智之举,也是值得鼓励的。
市场转变不会一蹴而就
后煤改气,壁挂炉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当然是一种必然。但“必然”不代表“马上”。不是“煤改气”工程大规模实施一结束,壁挂炉市场的需求马上就会从“大气燃烧式”全部变成“全预混冷凝式”。不是这样的,用户需求的提升,到市场阶段的转向,必然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这主要取决于用户收入水平的增长规律和用户舒适家居观念的增强规律,两者都不是能“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更接近现实的诗句大概率是改过之后的这一句:春风不会一夜来,梨树不会一下开
壁挂炉企业在面向后煤改气做规划的时候,必须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避免因为走得过快而错失现有的市场。
这绝非故作姿态,更非危言耸听,因为观察其它行业的发展之路很容易就能发现,在行业大变革大转变时期,不乏很多犯下这种错误的企业。
市场转变期需要“小而美”
既持续增加投入、不断增强技术研发能力、努力向品牌高峰爬升,又不断优化完善低端产品品质、稳固甚至扩大低端市场的原有份额,自然是后煤改气国内壁挂炉企业最好的一种发展状态。但不是所有企业都有足够的资源去支撑这种“两条腿走路”的发展模式。特别对于一些规模较小的企业,很容易会造成顾此失彼的局面。那么,后煤改气市场,是不是就完全没有这些“小企业”的机会了呢?
当然不是的。现在国内高端壁挂炉市场基本上由进口品牌牢牢把控,国产品牌要想在这块市场与进口品牌“挣饭吃”难度很大,而且极需时间的沉淀,对企业持续投入的能力要求很高。“小企业”想要在这块市场分一杯羹,更是难上加难,分分钟在半路就被“耗死”了。“小企业”想要在后煤改气市场继续生存,唯有另辟蹊径,走“小而美”的路线。集中企业优势资源,全力稳固后煤改气低端市场。
相较于高端市场高附加值的品牌溢价,产品技术的快速迭代和永无止境的智能化需求,低端市场用户因为更少的采购投入对产品的期望显然会更加理性,他们会更倾向于类似“质量别太差”、“炉子坏了能有人及时上门修”这种比较基础但必需的需求。从“煤改气”工程大规模实施过程中各大小企业的表现来看,“小企业”只要能满足这类用户的这两点需求,在后煤改气初期,估计就能先pk掉一部分企业,先生存下来。
“质量别太差”、“炉子坏了能有人及时上门修”?那就不断把产品的工艺打磨得更好一点,采购把控尽力做得更精细一点,用心把服务做好一点,这些都不需要太大的资源投入,只要肯努力就可以做到。化了妆当然会很美,没有钱买化妆品,把现有的衣服穿得体点,脸洗干净点,也会美一点。这就是壁挂炉小企业在后煤改气市场的生存之道——小而美。
这很有可能才是最接近现实的后煤改气国内壁挂炉市场的发展态势:
一方面,有实力的企业利用在“煤改气”工程大规模实施过程中占据的市场优势,向高端市场发起冲击,与进口品牌掰手腕。另一方面,实力相对较弱但又用心的小企业,同样可以利用在“煤改气”工程大规模实施过程中占据的市场优势和市场转型的窗口期,继续在低端市场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在一段较长的时期内,呈现出一种“两极分化”的市场局面。
不过,随着社会发展,用户收入和舒适家居观念的不断提升,后煤改气市场发展初期的状态不会是一成不变的,无论“二八定律”、“正态分布”还是“马太效应”都在告诉我们,后煤改气壁挂炉市场终归会发展成为以“中高端”为主的市场。“小而美”的壁挂炉企业在这个阶段想要继续在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必须要意识到,高端的产品品质和强大的售后服务能力,并非仅仅是“大企业”的事情。在“缓冲期”就要有意识地练好内功,利用好各种学习交流的机会,注意吸收,持续提升产品品质和售后服务能力,为自身积攒赢的资本。同样地,“大企业”也并非高枕无忧,产品品质和售后服务这两大核心竞争力的源泉,也需要持续提升,需要不断的学习吸收,才能长期保持竞争力。
中国壁挂炉市场的未来肯定是大有可为的,但拿捏好市场的变化节奏也是非常重要和必须的,不然吃进嘴里的蛋糕都可能还得吐出来。对比于一些“有的没的、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写什么”的盲目乐观的言论,我们这番话是不是更像是一盘“冷水”泼了过来?那就对了,在如此关键的当口,清醒着比什么都要来得重要!
大家没事,可以多吟一吟这句诗:春风不会一夜来,梨树不会一下开。以保证时时的清醒,好让自己手上的那艘或大或小的船开得稳一点再稳一点。